范文九九网

优秀范文《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

日期:2018/4/20
  • 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
  • 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
  • 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
  • 优秀志愿者的先进事迹
  • 志愿者先进事迹
  • 先进志愿者事迹
  • 志愿者优秀事迹
  • 优秀志愿者事迹
  • 志愿者先进工作者事迹
  • 优秀志愿者组织者事迹
  • 最美志愿者先进事迹
  • 助残志愿者先进事迹
  • 治安志愿者先进事迹
  • 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
  • 志愿者先进事迹范文
  • 志愿者先进事迹演讲稿
  • 志愿者服务先进事迹
  • 志愿者个人先进事迹
  • 学雷锋志愿者先进事迹
  • 消防志愿者先进事迹
  • 先进志愿者事迹材料
  • 先进志愿者主要事迹

范文一: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

开封市工商行政管理金明分局

优秀青年志愿者刘堃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刘堃,男,27岁,籍贯河南信阳,本科学历,金明工商分局干部。自参加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两年来,他连续被评为分局工作先进个人 、统先进工作者”。工作之余,他5年如一日,无论在大学读书还是在参加工作以后,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成绩显著,先后参与了60多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较大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封市金明区优秀青年志愿者。

“我是来自工商系统的志愿者刘堃,非常荣幸能参与这次“十杰”评选活动,工商工作使我倍感责任,志愿服务使我热爱生活,希望通过参加这次评选活动,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模范城市贡献力量。”

活动感言:

我是一名志愿者,感谢与我共同努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我们一同到社区助学,一同慰问孤寡老人,一同宣传工商工作,每一次平凡的志愿服务,都是爱心的传递,文明的弘扬,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支持志愿事业、投身文明城市建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青年寄语:

各位青年朋友们,志愿者事业培养了我,我也非常期望你们在业余能支持参与志愿事业,在志愿服务中锻炼自己、奉献社会、传递爱心,也非常希望年青朋友们在我们开封这片热土上,奋勇争先、开拓进取,在各自岗位上贡献力量,做一个积极向上、乐于奉献、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范文二:全国优秀志愿者王文清先进事迹材料

王文清,42岁,扬州市江都区正谊加油站站长。作为一名普通志愿者,他被广大网民一层一层地顶起:从2010年6月被

评为“扬州好人”;到同年8月当选为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的 “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再到2011年1

月份,被新华社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十大网络人物;2011年5月,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近期又

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20多年来,他一直热衷于无偿献血和捐资助学,而自己却一贫如洗。他心地善良,而对待做好事

、善事却十分执着,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他身边的人又如何看待?笔者通过多次接触,将所了解的好人王文清略述一二。

坚持无偿献血8万余毫升 直面质疑 “心底无私天自宽”

从江都区到扬州市中心血站,20多公里的路,他不知道来回走了多少趟,最早骑自行车,后换成电动车,有时开出租车

的朋友送一趟。自从2007年参加捐献血小板后,每个月雷打不动,不管刮风下雨,结冰下雪,还是酷暑骄阳,电闪雷鸣。有时,

到时间未能安排他来献,他会主动打电话到接待处咨询,血站工作人员非常熟悉王文清,每次都跟他说:“文清同志,别急!只

要有需要,我们随时会通知您。”

“到一个月,自然就会想起这事,觉得有人要等着救命,我不能不去的。”王文清淡淡地说。 王文清的无偿献血史要追溯到1990年。在南京打工的他首次接触无偿献血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从大厂区赶到鼓楼,骑车

要一个多小时啊。20多年间他累计献血82800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全身的血量,可以挽救70个人的生命。同时,他也致力于

宣传献血的好处。他自制献血材料,到乡镇街道单位宣传献血。“走到哪,我就献到哪宣传到哪。现在,我的身体各项指标都很

正常,这说明献血是有益健康的。”

“许多人都不理解,说我组织人到血站去献血,从中拿了‘回扣’。”王文清主动向记者提起了人们的质疑。

“心底无私天自宽,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对此,王文清并不过多解释,“假如躺在病床的病人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兄弟

、姐妹、父母亲人,急需输血,我们又怎能无动于衷,又该如何去做呢?”

已经献血8万多毫升,什么时候是个头?王文清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有了新的参照目标:“欧洲国家曾报道过,德国

的男子弗兰克·洛泽坚持每星期献一次血,至今已超过48万毫升。”

20余年捐资助学“能帮一个是一个”

王文清单位宿舍里有着一只特殊的捐款箱,他住的宿舍和别人一样,大约七八个平方,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旧电视

,对于别人是临时宿舍,而对于他,这是他全部的家。

捐款箱放了不少钱“1角,5角,1元,5元,10元„„”王文清说:“这都是平时用不着的零钱!”简陋的床上放着两封信件,

寄信人分别是泗县实验初中学生小壮,泗阳县众兴镇桃园中路东六路小学学生小靖。

他的同事主动告诉我们:“我们都知道他四处帮助贫困学生,有周边乡镇的,有苏北农村的,远的还有吕梁山区的。”

他极少添置衣服,一年四季都是工作服,自己省吃俭用,有一件内衣破的实在不成样,同事

硬逼着他到市区走了一趟,才简单的

买了一件回来,“真想不通,他把钱都花在别人身上了,对女儿也很节省。挺秀气的小姑娘,可穿的都是别人给的旧衣服。”同

事小吉不理解的摇摇头说。

同事不理解,亲人,朋友也很费解。而笔者询问王文清时,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自己的生活俭朴一点无所谓

,女儿我有一点愧疚,但与那些贫困孩子相比,她有吃有喝,不受饥挨冻,还算幸福的。” 他每次都说:“帮就帮了,说那么清楚干啥。”“能帮一个是一个。”仅宿迁,他就资助了五、六个孩子,“每个孩子

500元学费,还有文具,他一个上班的人,能有多少工资啊。”许多人不理解。山西吕梁区的孩子小莎,小军从小学到大学一直

受王文清资助,如今分别就读于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他们在电话中哽咽着说:“王叔叔太好了,没有他

,就没有现在的我们,他不光在学费上资助,在精神上也给予我们鼓励。是他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同时,王文清还多次向伊朗

、印度、伊拉克、阿富汗、黎巴嫩、巴基斯坦等国遭受自然灾害和战争创伤的难民捐款。 “与其诅咒、埋怨他人不作为,不如自己亲手点燃一盏爱的明灯去帮助他人。”王文清说。 过去的22年间,他捐助帮扶困难人员、孤寡老人、流浪乞讨人员、失学儿童1000多人,其中捐助的180多名濒临失学的

孩子中有21人上了大学,总计捐款约42万元。

他是一个执着的志愿者

尽管大多数人不理解,还有人说风凉话,王文清的善举还是得到了身边更多人的赞许和支持,从新闻媒体,市文明办,市红会

,中心血站等处处了解到,王文清作为一个志愿者十分执着,一种信念支撑着他,那就是:一看到家人,就想起小时候的自己,

不忍不帮,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朴素的话语。在王文清的感染带动下,他身边集聚了五六十位志愿者,他们捐资助学,献血救

人,他们自己编印数千份无偿献血宣传单,去乡村、庙会、街头散发,向不了解献血的路人讲述自己的献血体会,宣传献血利己

、利民、利国的道理,给无偿献血者递茶倒水„„

“献血,捐钱,志愿服务,只要他一喊,我肯定去,不是怕驳他的面子,是从内心愿意这么干。”王文清的好朋友陈明宝

如是说,这样的善事一坚持就是十多年。王文清说:“帮一个是一个,只要我们志愿者存在,被帮的人生活总会得到一些改善,

将来他们一定会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捐献遗体 “我要做一个彻底的人”

最近几年,他陆续把自己也“捐”了出去:与扬州红十字会签下协议,身后捐出骨髓、眼角膜、器官、遗体。

“我这个人喜管闲事,遇事易‘冲动’,也说不定哪天遇意外。”说起这话,王文清反而一脸笑容,“如果把遗体拖到殡

仪馆火化烧了,我觉得很可惜,也是一种浪费,不如把自己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让生命得以‘延续、永生’。”

“我要做一个彻底的人。”王文清说。

他的不为

“昧良心的钱一分不要”

上门的人中,还有给他“送钱”的。“有的食品、乳制品企业找我做广告做品牌代言人,并给予一定的优厚报酬。”这

本来是一件好事,王文清却断然拒绝了。他同样有自己的解释:“想让我说,我每个月去献血,献了这么多年血,身体还这么好

,是他们的食品、乳制品起了效果。”

“我虽然需要钱去帮助穷人,但这昧良心的钱,我是一分都不能要的。人是不能有奴性和媚骨的。”王文清表示,要做

就做有人道、有骨气的扬州人。“许多人都说我傻,那傻就傻吧!”

好人王文清的事迹令人钦佩,对自己的亲人有所付出,那是一种爱。而为一种爱的事业有所付出,那是人间大爱,任何

社会都会呼吁和弘扬爱,任何时代,都需要这样的志愿者精神,让我们共同传承人间真爱。

范文三:全国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积极向上,热心公益,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热忱的投身于青年支援者的行动中!三年时间虽短,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作为一名志愿者,我确信我成长了很多,成熟了很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我们志愿者的精神,在献出爱心的同时,得到的是帮助他人的满足和幸福,得到的是无限的快乐与感动。路虽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在志愿者事业上做的更好。

在思想上,我积极进取,关心国家大事,并多次组织同学们学习政治精神,希望他们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努力,发扬我国青年的光传统,不懈奋斗,不断创造,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在学习上刻苦认真,抓紧时间,不仅学习好学科基础知识,更加学好专业课知识,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乐意帮助其它同学,有什么好的学习资料,学习心得也与他们交流,希望大家能共同进步。在2004——2005学年,在2005——2006学年,连续获得了专业三等学生奖学金。

在工作中,我认真负责,出色的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在老师和同学间真正起到桥梁作用。作为04级会计班的女班长,我多次成功组织班级活动!并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鼓励同学们参加校运会,刻苦训练,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同时,我们排练了一个新颖的运动员入场式,统一了服装,展现了我们班的特色,张扬了我们班的活力。同时,不参加比赛的同学还组成了一个拉拉队.他们虽不在运动场上竞技,却也为我们的运动健将加油鼓劲,呐喊助威,打出了一番气势。此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组织同学们踊跃地参加,发挥他们的特长,为班级争得荣誉。此外,我们进行了“暑期三个一”活动的交流。这次活动检验了同学们完成活动的情况,更好地了解了同学们的暑期生活。同时,大家进行了交流,评选出了优秀暑期活动作品。

现将多次参与各项志愿活动汇报如下:2005年4月2日组成“大学生方队”代表临沂师范学院在临沂市人民广场参加文明临沂建设启动仪式,2005年12月4日组成大学生方队在人民会堂参加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文艺晚会,2006年3月11日,作为大学生代表赴罗庄区罗西街道办事处毕家庄村参加临沂市青少年绿化基地成立仪式并参与植树活动,2006年3月10日联合临沂市红十字会在商学院举行了为贫困地区捐赠义务活动,2006年4月为临沂市创建卫生城市贡献一份力量,组队沿金雀山一路打扫卫生,2006年6月3日组成大学生方队在临沂人民广场参加创建全国环保城市启动仪式活动,2006年10月18日作为志愿者在荣华大酒店为临沂市第四届少年先锋队大会服务,2006年12月8日联合临沂市民政局在商学院组织为贫困地区捐赠衣物活动,2007年4月1日赴平邑参加由临沂日报社、市林业局共同举办的“爱我家园绿染沂蒙”社会公益活动,并参与植树,2007年5月17-18日作为志愿者在陶然居大酒店为山东省高校工作会议服务。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积极响应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团省市委、省市学联联合发出的号召,在校团委、院党委的具体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05、2006连续两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被评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在参与各项志愿活动的同时,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和认可,并获得了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团员”“社会工作先进个人”“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校级优秀学生”。

时光慢慢逝去了,活动也一项项结束了,然而青年志愿者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依然持续跳动着,在青年志愿者工作期间,我充分认识到了一名当代志愿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认识到当代一名大学生的未来奋斗目标,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相信毕业后,这些经历必定会成为以后工作中的动力,促使自己为我国的青年志愿者事业和未来自己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范文四:全国优秀志愿者王文清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优秀志愿者王文清先进事迹材料

王文清,42岁,扬州市江都区正谊加油站站长。作为一名普通志愿者,他被广大网民一层一层地顶起:从2010年6月被评为“扬州好人”;到同年8月当选为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的 “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再到2011年1月份,被新华社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十大网络人物;2011年5月,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近期又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20多年来,他一直热衷于无偿献血和捐资助学,而自己却一贫如洗。他心地善良,而对待做好事、善事却十分执着,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他身边的人又如何看待?笔者通过多次接触,将所了解的好人王文清略述一二。

坚持无偿献血8万余毫升 直面质疑 “心底无私天自宽” 从江都区到扬州市中心血站,20多公里的路,他不知道来回走了多少趟,最早骑自行车,后换成电动车,有时开出租车的朋友送一趟。自从2007年参加捐献血小板后,每个月雷打不动,不管刮风下雨,结冰下雪,还是酷暑骄阳,电闪雷鸣。有时,到时间未能安排他来献,他会主动打电话到接待处咨询,血站工作人员非常熟悉王文清,每次都跟他说:“文清同志,别急!只要有需要,我们随时会通知您。”“到一个月,自然就会想起这事,觉得有人要等着救命,我不能不去的。”王文清淡淡地说。

王文清的无偿献血史要追溯到1990年。在南京打工的他首次接触无偿献血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从大厂区赶到鼓楼,骑车要一个多小时啊。20多年间他累计献血82800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全身的血量,可以挽救70个人的生命。同时,他也致力于宣传献血的好处。他自制献血材料,到乡镇街道单位宣传献血。“走到哪,我就献到哪宣传到哪。现在,我的身体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这说明献血是有益健康的。”

“许多人都不理解,说我组织人到血站去献血,从中拿了‘回扣’。”王文清主动向记者提起了人们的质疑。 “心底无私天自宽,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对此,王文清并不过多解释,“假如躺在病床的病人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兄弟、姐妹、父母亲人,急需输血,我们又怎能无动于衷,又该如何去做呢?” 已经献血8万多毫升,什么时候是个头?王文清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有了新的参照目标:“欧洲国家曾报道过,德国的男子弗兰克·洛泽坚持每星期献一次血,至今已超过48万毫升。”20余年捐资助学“能帮一个是一个”王文清单位宿舍里有着一只特殊的捐款箱,他住的宿舍和别人一样,大约七八个平方,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旧电视

,对于别人是临时宿舍,而对于他,这是他全部的家。

捐款箱放了不少钱“1角,5角,1元,5元,10元„„”王文清说:“这都是平时用不着的零钱!”简陋的床上放着两封信件,寄信人分别是泗县实验初中学生小壮,泗阳县众兴镇桃园中路东六路小学学生小靖。他的同事主动告诉我们:“我们都知道他四处帮助贫困学生,有周边乡镇的,有苏北农村的,远的还有吕梁山区的。”他极少添置衣服,一年四季都是工作服,自己省吃俭用,有一件内衣破的实在不成样,同事硬逼着他到市区走了一趟,才简单的买了一件回来,“真想不通,他把钱都花在别人身上了,对女儿也很节省。挺秀气的小姑娘,可穿的都是别人给的旧衣服。”同事小吉不理解的摇摇头说。同事不理解,亲人,朋友也很费解。而笔者询问王文清时,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自己的生活俭朴一点无所谓,女儿我有一点愧疚,但与那些贫困孩子相比,她有吃有喝,不受饥挨冻,还算幸福的。”他每次都说:“帮就帮了,说那么清楚干啥。”“能帮一个是一个。”仅宿迁,他就资助了五、六个孩子,“每个孩子500元学费,还有文具,他一个上班的人,能有多少工资啊。”许多人不理解。山西吕梁区的孩子小莎,小军从小学到大学一直

受王文清资助,如今分别就读于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他们在电话中哽咽着说:“王叔叔太好了,

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我们,他不光在学费上资助,在精神上也给予我们鼓励。是他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同时,王文清还多次向伊朗、印度、伊拉克、阿富汗、黎巴嫩、巴基斯坦等国遭受自然灾害和战争创伤的难民捐款。“与其诅咒、埋怨他人不作为,不如自己亲手点燃一盏爱的明灯去帮助他人。”王文清说。 过去的22年间,他捐助帮扶困难人员、孤寡老人、流浪乞讨人员、失学儿童1000多人,其中捐助的180多名濒临失学的孩子中有21人上了大学,总计捐款约42万元。他是一个执着的志愿者尽管大多数人不理解,还有人说风凉话,王文清的善举还是得到了身边更多人的赞许和支持,从新闻媒体,市文明办,市红会,中心血站等处处了解到,王文清作为一个志愿者十分执着,一种信念支撑着他,那就是:一看到家人,就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不忍不帮,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朴素的话语。在王文清的感染带动下,他身边集聚了五六十位志愿者,他们捐资助学,献血救人,他们自己编印数千份无偿献血宣传单,去乡村、庙会、街头散发,向不了解献血的路人讲述自己的献血体会,宣传献血利己、利民、利国的道理,给无偿献血者递茶倒水„„“献血,捐钱,志愿服务,只要他一喊,我肯定去,不是怕驳他的面子,是从内心愿意这么干。”王文清的好朋友陈明宝如是说,这样的善事一坚持就是十多年。王文清说:“帮一个是一个,只要我们志愿者存在,被帮的人生活总会得到

一些改善,将来他们一定会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捐献遗体 “我要做一个彻底的人”最近几年,他陆续把自己也“捐”了出去:与扬州红十字会签下协议,身后捐出骨髓、眼角膜、器官、遗体。“我这个人喜管闲事,遇事易‘冲动’,也说不定哪天遇意外。”说起这话,王文清反而一脸笑容,“如果把遗体拖到殡仪馆火化烧了,我觉得很可惜,也是一种浪费,不如把自己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让生命得以‘延续、永生’。”“我要做一个彻底的人。”王文清说。他的不为“昧良心的钱一分不要”上门的人中,还有给他“送钱”的。“有的食品、乳制品企业找我做广告做品牌代言人,并给予一定的优厚报酬。”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王文清却断然拒绝了。他同样有自己的解释:“想让我说,我每个月去献血,献了这么多年血,身体还这么好,是他们的食品、乳制品起了效果。”“我虽然需要钱去帮助穷人,但这昧良心的钱,我是一分都不能要的。人是不能有奴性和媚骨的。”王文清表示,要做就做有人道、有骨气的扬州人。“许多人都说我傻,那傻就傻吧!”

好人王文清的事迹令人钦佩,对自己的亲人有所付出,那是一种爱。而为一种爱的事业有所付出,那是人间大爱,任何社会都会呼吁和弘扬爱,任何时代,都需要这样的志愿者精神,让我们共同传承人间真爱。让爱的暖流和生命的阳光洒向弱者的心房,让世界充满爱!

范文五:优秀志愿者教师个人先进事迹

郎坤,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一个漂亮的80后女孩。和许多同龄人不一样的是,她的寝室里没有化妆品,没有首饰,没有名牌衣服,而她每年的奖学金,几乎都捐给了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她的课余时间,也花在了对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上。本科4年,她是武汉农民工子弟学校“屋顶小学”的编外教师;毕业后,又志愿去贵州山区支教。 “屋顶小学”来了大学生老师

4月21日,小雨初晴。经过一路颠簸,从常青花园站下车,穿过几条曲折狭窄的小巷,再绕过一片破旧的房屋,郎坤和她的3位同学拎着大包小包带给孩子们的小礼物,赶到“屋顶小学”成才分校门口。“郎姐姐来了!”郎坤刚刚进校园,就被同学们发现了。

“屋顶小学”名叫凌智小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高家台菜市场的屋顶。楼顶平台就是孩子们升旗、做操、游戏的地方。

郎坤提出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最初一个月里,她往返“屋顶小学”17次。

从此以后,无论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骄阳似火的酷暑,每周去一次“屋顶小学”,成为郎坤和同学们风雨无阻的“必修课”。为了能给学生们上好课,郎坤反复观看和琢磨优秀课程视频,听课记录和心得写了厚厚一大本。

就这样,郎坤坚持了4年。4年里,她和志愿团队还募集衣物1200余件、学习用品500余件、资金5000元,用于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

10月19日,郎坤组织“屋顶小学”部分孩子走进武汉理工大学校园参观,“一路上,孩子们兴奋得又是叫又是唱,边走边看边在本子上记”。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将写的观后感给朗坤看。

贵州山区开放支教花朵

,本科毕业的郎坤成功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并担任队长。 郎坤主要承担龙里县城关三小毕业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该校90%以上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

经过不懈努力,郎坤倡导的“快乐英语、激情英语”教学活动初见成效。“之前是上课困难,一个月以后下课却成了最难的事情,几次都要班主任亲自出面,强制下课。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200多名学生毕业考试平均分达到了91分。当听到这一消息时,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正当教学步入正轨,郎坤却在第二学期开学时遇到了另一个难题:5个孩子因贫辍学了。 经过4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郎坤终于来到一个学生家。

除了让孩子们能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郎坤她们主动承担起龙里县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工作,在几所学校中建立了“为了明天——七彩阳光工作站”,下设雏鹰志愿者基地、素质拓展训练营和心理援助爱心联盟等机构。少先队大队部也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在那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自信,一样的快乐,一样的富有爱心。

郎坤的坚守,感染了身边很多同学。

课余时间,朗坤还到武汉周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调研。

冀ICP备13008870 粤公网安备 44023202000125号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