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九九网

优秀范文《奇妙的环保生物作文》

日期:2018/4/20
  • 奇妙的环保生物作文
  • 奇妙的环保生物作文
  • 奇妙的环保生物作文
  • 奇妙的环保生物作文
  • 奇妙的环保生物作文
  • 奇妙的环保生物
  • 奇妙的植物作文
  • 奇妙的动物作文
  • 奇妙的生命作文
  • 生活的奇妙作文
  • 生命的奇妙作文
  • 奇妙的生物
  • 奇妙的作文
  • 奇妙的动物世界的作文
  • 奇妙的动物的作文大全
  • 作文奇妙的动物世界
  • 奇妙的植物世界作文
  • 奇妙的动物世界作文
  • 二年级作文奇妙的动物
  • 奇妙的动物王国作文
  • 关于奇妙动物的作文
  • 写奇妙的植物作文
  • 一种奇妙的植物作文
  • 关于奇妙的植物作文

范文一:奇妙的海底生物作文

奇妙的海底生物

在海底,有数不胜数的物种生活着,同时海底也是鱼儿们嬉戏的天堂,那里有许许多多的鱼儿。很多物种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本领。

在那一片珊瑚礁上,长着很多美丽的珊瑚,形态各异非常的漂亮。不过你们知道吗,看似美丽的珊瑚其实都是由一群群珊瑚虫变成的。珊瑚分为八射珊瑚和六射珊瑚两种,绚丽多彩非常的好看。

海马是一种很独特的动物,很多人都认为它们是海马爸爸生的,其实不完全是。到了繁殖期,雄海马的腹部就会长出一个育儿袋,而雌海马只有把卵产下的能力,却不具备把卵孵化出来的能力,所以雌海马就会把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也是因为这样大多数人就以为生小海马的事就是雄海马了。小海马出生后,爸爸妈妈就不再照顾并保护小海马了,因此小海马们大多不是被其他生物吞食,就是被冲到缺少微生物的地方,所以它们的成活率也就不高了。海马还是一群伪装大师,只有弯曲的小尾巴或眼睛发出的闪亮会偶尔暴露自己的行踪。当周围有许多气泡时,它们的身上就会长出一些小斑点,看起来也像气泡一样。它们的身上还会长出一些尖角用来钩住海草,逃过敌人的视线。

漂亮的海星是一种棘皮动物,它们吃食的时候,会先将贝类包住,然后分泌出一种液体使贝类麻醉,这时它们就能美美的吃着贝壳里面鲜美的肉了。另外海星的再生能力也非常的强,一旦被撕碎,只要还有一个腕,过了几天就能再生出四个小腕和一个小口来,正因为如此,养殖贝类的渔民对海星恨之入骨。

海参遇到危险的时候处理方法也很特别,它们会抛弃一半的内脏,不过它们的再生能力也很强,就算全部内脏都抛弃,过50天后还会长出一副全新的内脏。

这就是奇妙的海底生物,海底还有很多很多不为人知的生物呢,等待我们尽情的去探索,发掘它们的秘密!

【写作指导:作文应多写真实的感情】

  有些同学常叫作文难,对着作文题目感到无从下笔,想了半天,也写不出几行字。于是,心生一计,把“作文选”中看来的写一篇给老师,或者自己瞎编一篇给老师。如有一次,学生写一篇《我的同桌》。他提起笔很快写好了。作文中说,他的同桌平时与他关系很好,但考时他考不出来,要求同桌帮忙,同桌怎么也不理睬他。考后,他恨同桌,同桌却耐心地批评教育他。我说这同桌的故事是假的,他承认是作文选中看来的。我叫他写出他真实的同桌,他说照实写,写不来。

  这种照抄照搬、胡编乱造的“作文”,对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是丝毫没有帮助的。相反,还会闹出笑话来。如最近我读到一本新出版的作文选。其中有一篇《冬天的早晨》,作者是平阳的小学生。该文说冬天“大榕树,光秃秃的树枝,立着一动不动。”,“上街买菜的老人,戴着大皮帽子,眉毛胡子也都变成白的了。”榕树是亚热带的长绿乔木,我们温州地区河埠头栽有很多大榕树,大家都看到榕树冬天是不落叶的,榕树怎么会“光秃秃”呢?我们温州很暖和,冬天很少下雪,有下雪也不大,下的时间也很短,哪有路上老人“眉毛胡子也都变成白的了”呢?“眉毛胡子变白”只有极寒冷的北方才能出现。这样的作文,我们一看,就觉得不真实。不真实就不可能成为好作文。

  这些同学为什么会写不真实的作文呢?一是他们既怕作文又不重视作文,所以会来个随便抄编来应付;二是他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脑袋里没有“积蓄”很多作文的材料,因此到写作文时,什么事也想不起来,就无法写了。

  我想,要想纠正这抄作文选、瞎编作文的毛病,第一,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不要以为作文是可以胡编乱造的,一定要求自己去写真实的;第二,要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最好能够记日记,把每天看到的真实有趣的人与事,甚至听到生动的话,都记到日记里。若有这样的决心与努力,作文作假的毛病就一定能克服。

  同学们虽然还是小学生,但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时时刻刻都发生着新鲜的事儿,如果我们是个有心人的话,新鲜事儿写进作文,你的作文就一定能生动活泼,真切动人,就决不会有瞎编乱造的感觉了。我们提倡记真事、写真话,抒真情、表真意,决不能去搞“假、冒、骗”!

范文二:[优秀作文]奇妙的环保管家

奇妙的环保管家

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板桥小学五年级学生:邓雨

辅导教师:王镜华

一天晚上,我在甜美的梦乡里,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我研制发明的一种奇妙的环保管家——机器人,得到国际环保组织的认可,成为一名名扬中外的环保专家。

这种奇妙的环保管家——机器人,优点多多,不吃饭,不睡觉,充电一小时,连续工作15个日日夜夜不成问题,这是它“废寝忘食”的第一大优点,一双锐利的眼睛,加上高度的责任心是它的第二大优点。哪怕地面有点垃圾,它立马会将垃圾吞进肚子里,特殊的胃部功能,会使垃圾在它的胃里变废为宝,什么氮肥呀!什么复合薄膜呀„„将会定期分类,从它的肛门而出。

“奇妙!”“太奇妙了!”,“了不起!中国人!”一声高过一声的赞叹,连绵不断,把我从梦中惊醒,啊!原来是个梦!我一定努力学习,发奋读书,让我的梦想,早日变为现实,为人类造福,为中国人争气!

范文三:二年级奇妙的海洋生物作文教案

教学流程 主题 奇妙的海洋

分部:沙城 科目:作文 课次:第八课时 班级:二 1 班 老师:肖盛凯 一.课前热身:warming up 二.日积月累 伴我成长 最大的海:珊瑚海,面积 479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 大的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面积只有 1.1 万平方米,是 世界上最小的海。 最大的龙虾:从尾端到钳尖 1.2 米,重 19 公斤多。在 美国波士顿科学馆。 最小的龙虾:南非的角龙虾,总长 10 厘米左右。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每 24 小时增重 90 公斤。 今天我们讨论的都是海洋生物,同学们,我们一起走 进我们美丽的海底世界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我 们奇妙的海洋。 三、教师指导 交流互动 请同学们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海洋生物, 大家都来说 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海洋生物的 p27 《蓝鲸》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文中共有几段? (2 段) 2.舌尖上能站多少人? (50 人) 3.心脏有多大?(小汽车一样大) 4.刚出生有多大?(一头成年大象那么大) 5.每天长多少斤?(90 公斤) 6.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蓝鲸的体形等特点) 7.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什么?(蓝鲸的作用、功能) 刚刚阅读的是写蓝鲸的,下面也介绍了一种寿命最 长的生物,看看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知识点:把句子补充完整,巧妙的运用比喻,拟人的 手法,加上恰当的想象。例: 海鸥掠过海面。/白色的海鸥掠过波光粼粼的海面。

1.什么样的海鸥? 2.掠过什么样的海面? 3.天气怎样? 4.你看到后会想些什么? 训练:同学们在打球。/(二年级的)同学们在(体育 馆)(高兴地)打(篮球) 。 练习:p28-29 四、例文赏析 学写方法 小作者写了自己去水族馆的经历,小作者用多种方 式把自己看到的海洋生物写得具体生动。 找出文中的好词好句, 说说主要介绍了哪些海洋生 物? 1.海星---第三段 主要 2.鲨鱼---第五段 介绍 二、四段笼统的介绍在海洋馆所看到的生物------次写 五、写作 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海洋生物。 写作提示: 1、动物名称及生长习惯。 2、动物的基本体形特 征。 海洋馆 今天,我们一家人去海洋世界参观,想想就兴奋 不已,心早飞到了海洋馆,心里想着海洋馆的美丽。 走进海洋馆,哇!真大呀!我不由自主发出一阵 感叹。我首先参观了巨大的蜘蛛蟹,它有八条腿,每 条都又粗又长,它的一条腿,就有二尺多长。我看到, 它们走起路来,八条腿灵活地抬起、放下,它们是横 着走路的,怪不得在水里“横行霸道” 。蟹的腹部有一个 白色的壳,像一扇大门,三角形的是公的,圆形的是 母的。母蟹的卵就产在“大门”里。小蟹

刚出生,就被妈 妈关在“大门”里,就像小袋鼠藏在妈妈的口袋里一样。 也许,是蟹妈妈怕小蟹出来会受到伤害,所以用自己 的身体保护着小蟹。 之后,我又参观了许多从没见过的水生物,如绿

毛龟、海象、水母等,长了很多见识。我今后一定要 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认识、了解更多的水生物。 海洋馆里的水生物真是千姿百态,看得我眼花缭 乱,真叫人流连忘返。

范文四:奇妙的生物现象

第一单元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进一步查找资料 B.重新作出假设

C.重新进行实验 D.修改实验数据

2.科学家对蜂蜜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分类法

3.在探究“蚯蚓的运动”活动中,正确的对照实验设计应为( )

A.玻璃和糙纸同样水平放置

B.斜置的的糙纸和水平旋转的玻璃

C.水平放置的玻璃和斜的糙纸

D.潮湿的玻璃和干燥的糙纸

4.一株幼苗,最终成参天大树。这说明生物体(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够由小长大

C.能够影响环境 D.能够吸收营养物质

5.壁虎在遇到敌害的紧急情况下,尾部断裂留下迷惑敌害,自己趁机逃走,过一段时间又长出一条新尾,这种现象说明壁虎作为生物( )

A.生活需要营养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6.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特征是( )

A.光合作用 B.捕食 C.排出体内废物 D.向光性

7.小敏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湖水中有一些活动的绿色小体,心想这是生物吗?于是她取一滴湖水,做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看求证。由此可见,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时,第一步是( )

A.假设 B.观察 C.实验 D.推论

8.在自然界中,孔雀开屏是什么生命活动( )

A.美化环境 B.生长 C.获取营养物质 D.生殖

9.下列各项中不是生物特征的是( )

A.能进行呼吸 B.能生死繁殖

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燃烧放出能量

10.绿豆这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来供自身所需要,二业供其他动物或人类所食用。这些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11.生物小组的4名同学分别采用下列4种途径收集资料,其中哪种途径不科学( )

A.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

B.上网搜索

C.请教科学家

D.从小说是查找

1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临朐的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13.下列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克隆牛正常怀孕生下小牛

B.多莉羊的模样和供核母羊极为相似

C.一粒种子掉在土里萌发长芽

D.狗可以传播植物的种子

14.为了了解某环境中的生物种类,通常用的方法是( )

A.分类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5.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C.实验用具好看

16.一塑料盘中,一侧放有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有干燥的土壤,将10只鼠妇放于盘的中央,2分钟后计数,统计10次,求平均值。发现潮湿一侧的鼠妇数量比干燥的一侧的多,这说明鼠妇适于生活在( )

A.水中 B.干燥的环境 C.潮湿的环境 D.土壤里

17.下列用调查法完成的是( )

A.人体外部形态的描写

B.植物叶片中细胞的形态

C.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高的生长情况

D.青蛙怎样捕食

18.在巴期德实验中,你认为他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

A.能够把两个烧瓶内的肉汤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B.关于观察生活,并提出问题

C.能够从不同的现象中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D.能够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19.用浮土把蚂蚁洞穴遮住,再观察蚂蚁如何把食物搬回洞中,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观察和实验相结合 D.比较法

20.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是( )

A.作出假设 B.实验 C.得出结论 D.表达、交流

二、填空:

1.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中的非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猫生小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猫生猫,鼠生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珊瑚的介绍。请你仔细阅读这段文字和图,然后回答问题。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岸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够吸收

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珊瑚早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体内有藻类植物和它共同生活,这些藻类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早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植物的生存。

有人将珊瑚制成美丽的工艺品,由大量珊瑚形成的珊瑚和珊瑚鸟,能够给鱼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固海边堤岸,扩大陆地面积。因此,人们应当保护珊瑚。

(1)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2)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3)请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保护珊瑚虫谈谈你的看法。

4.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的描写: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间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到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缠绕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者比桑葚要好得远„„

(1)短文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

(2)怎样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5.自然界是绚丽多彩的,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鸟飞蝶舞,垂约河边,不能不说有些惬意。下图是一幅自然界的示意图,请你指出图中的物体哪些属于生物,哪些属于非生物。

(1)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

1.实验分析:“蚯蚓有听觉吗”达尔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科学实验:

实验一:当蚯蚓刚钻出洞口时,达尔文发出一种敲锣的声音,它就退回去了。

实验二:他对蚯蚓弹琴、吹喇叭、吹笛子,看它有什么反应,可是,无论他的乐器演奏得多么热闹,蚯蚓总是毫无反应。

背景知道,蚯蚓表皮内有许多感觉细胞,颁布在腹面和两侧较多,对震动极敏感,地表稍有震动就迫不及待地退回穴中。

(1) 实验一、二分别出了什么结论?

(2) (2)实验一中蚯蚓为什么会缩回洞中?

(3) (3)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7.“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实验探究,有下面三种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请问:

(1)你认为哪一组实验设计最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为什么?

(2)三组实验中A组和B组来说,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你还能对这个实验作更好的改进吗?请你设计。

范文五:奇妙的海洋生物

  海洋里到底有多少种生物?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在合作进行一项规模空前的“海洋生物普查”:为所有的海洋生物进行鉴定和编写名录。目前,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近16000种,预计最终约有2万种。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是210万种。      新发现层出不穷      为了全面确定和编录地球上从微生物到蓝鲸的所有海洋物种,一项耗资6?郾5亿美元、为期10年的海洋生物普查,从2000年5月开始,还有一年就将大功告成。普查结果将于2010年10月公布;届时网上数据库将包含至少23万个特殊物种的照片、DNA密码和网址。其中有鱼类1?郾6万多种。   长期以来,海洋生物学家大多单独工作或结成小组。而此次普查改变了这一状况,来自80个国家的约2000名科学家,在这一海洋科学史上最大规模的科学调查中联手合作。他们动用了深海机器人、激光雷达和能跟踪90米以外游鱼的超灵敏声呐装置,并进行了约40次驾船远征。他们发现,新物种出现的速度要快于他们核实和命名的速度――迄今已发现5600多个疑似新物种,它们大多来自海洋中最热、最冷、最咸和最深的地方。他们还发现一种非常古老的虾。教科书上说,这种虾早在5000万年前就灭绝了。但参与调查的科学家,却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的海面以下1英里处发现了这种虾,它体长5英寸,大眼睛,身体上有红斑。   此次普查的初步发现,已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新式跟踪工具显示,有些蓝鳍金枪鱼在美国洛杉矶和日本横滨之间匍洄游,其中一条金枪鱼竟然在一年内横渡太平洋3次。大白鲨甚至游到更远的澳大利亚和南非之间海域觅食。而有些海龟则能从巴贾游到婆罗洲,悠闲地环游太平洋。资深科学家为此惊叹,海洋生物活动和迁徙的范围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我们新了解的情况与此前已知的完全不同。      深海平原充满生机      9年来,在热带海礁、极地冰冠、深海海床和惊涛激浪中的实地调查,令科学家们对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如何运转和变化进行了重新评估。有些科学家甚至把此举与成功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相提并论。他们发现,深海平原,即占地球一半以上面积的漆黑且平淡无奇的海底,并不是荒芜和没有生命的沙漠。他们把细孔滤网撒到海面以下差不多3英里处,然后打捞上来,几乎每一网都能捞到上万只游动的蜗牛、蠕虫和其他微小的无脊椎生物,其中许多是前所未见的。显然,人们严重低估了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最大规模的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存在于深海,而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到这一点。   参与普查的科学家在寒冷的南极海域远征期间,发现了巨大的有鳞蠕虫、直径比人的腰还粗的海星以及餐盘那么大的海蜘蛛。在那里,水下的喧闹发挥着新物种孵化器的作用。此外,参与普查的历史学家研究了古希腊文本、印加帝国以前的陶器。甚至还有纽约公共图书馆收藏的100年前的餐馆菜单,他们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描绘欧洲鱼市场景的绘画作品,可惜的是画中的海产品在当地水域再也找不到了。而海关档案和船长的航海日志则显示:缅因湾的渔民在1860年捕获的鳕鱼数量比如今商业捕鱼船队的捕获量还要大。很显然,人类的过度捕捞造成某些鱼类的数量大幅减少。   科学家为此次海洋生物普查设定了三个目标:第一,要建立所有海洋生物的全球档案,作为研究和制定国家政策的基础。就连最微小的生物体,例如细菌和被称作太古菌的单细胞微生物也会被编目。科学家怀疑,它们在支持对生命至关重要的碳氮循环中发挥一定作用。第二,要绘制每种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漫游路线的地图,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生活环境。第三,要评估每种生物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相对个体密度。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即将完成的对海洋生物的首次仔细考察,将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的生存极其重要。      "活化石"成大明星      人们爱吃虾和蟹,但却对鲎很陌生。鲎的长相既像虾又像蟹;有着坚硬的甲壳和长长的剑形尾巴,头胸甲宽大,形状像“马蹄”,腹部有6对附肢,所以,又称之为“马蹄蟹”。可鲎跟蟹不是同类,却和蜘蛛和蝎子是近亲,也就是说鲎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虽然鲎的相貌不怎么讨人喜欢,但它却是和如今只剩下化石的“三叶虫”一样古老的海洋生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唯独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然保留着它原始而古老的相貌。   目前,世界上的鲎仅存5种,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海、北爱尔兰沿海、北美洲东部沿海到墨西哥湾。每当繁殖季节来临,雌鲎和雄鲎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因此,鲎不仅是海洋中的“活化石”,而且还享有“海底��”的美称。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两只0?郾5毫米的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还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生物学家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功能,能使形成的物体图像更加清晰。现在,鲎眼的这一原理已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显示的灵敏度。4亿年默默无闻的古老海洋生物一跃而成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冀ICP备13008870 粤公网安备 44023202000125号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