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赵其钧)
小学语文必背诗词(三) 11 望庐山瀑布 李白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ã luî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12 早发白帝城 李白
zhāo cí bái dì cǎi yún jiān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qiān lǐ jiāng líng yī rì huán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
liǎng àn yuán shēng tí bù zhù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
qīng zhōu yǐ guî wàn chïng shān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
13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huáng sì niáng jiā huā mǎn xī 黄 四 娘 家 花 满 蹊 ,
qiān duǒ wàn duǎ yā zhī dī 千 朵 万 朵 压 枝 低 。
liú lián xì diã shí shí wǔ 留 连 戏 蝶 时 时 舞 ,
zì zài jiāo yīng qià qià tí 自 在 娇 莺 恰 恰 啼 。
1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hēi yún fān mî wâi zhē shān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
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
juǎn dì fēng lái hū chuī sàn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
wàng hú lïu xià shuǐ rú tiān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
15 小池 杨万里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ì liú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ïu 树 荫 照 水 爱 晴 柔。
xiǎo hã cái lù jiān jiān jiǎo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cǎo yǒu qīng ting lì shàng tïu 早 有 蜻 蜒 立 上 头。 16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zhîu chū yún tián yâ jī má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
cūn zhuāng ãr nǚ gâ dāng jiā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
tïng sūn wâi jiě gîng gēng zhī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 ,
yě bàng sāng yīn xuã zhîng guā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
望庐山瀑布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 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湖,古称南障山,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炉峰附近的开先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圆,状如博山香炉,加上峰顶终年云雾如香烟缭绕,颇具香炉之神。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香炉峰上之山石多为紫褐色,兼有云母页岩,山头常年云雾升腾,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因此远远望去会有“紫烟”缭绕之感。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显示出“谪仙人”李白那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遥看瀑布挂前川”,把遥望中开先瀑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望中瀑布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这样,在雄阔的背景中勾出珠帘垂空、直泻润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诗歌景中有声、以静显动的气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人扣紧瀑布的喷涌,通过“飞流”、“直下”两个极有气势的动词和“三千尺”这个富于夸张的数量词,把瀑流之湍急、冲力之猛烈、声势之宏大,展现于读者眼前。在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面前,第四句妙笔的生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诗人巧借银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飞动的气势。此处的“疑”字分外传神,它既真切地传达了诗人仰观飞瀑时一刹那间的心灵感受,又符合开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实际。它在青玉峡之上游约二华里处,位于香炉峰之左前侧,其正后方没有峰峦遮挡,瀑流自开先峰脊直泻而下,游人在瀑布前仰望,大有瀑布之水“天上来”的感觉。
李白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这首诗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精神、激奋的爱国热情和横空飘逸的才气。诗人积极浪漫地调动想象、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突现庐山开先瀑布的变幻多姿和雄奇壮观,把瀑布描绘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苏东坡对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诗推崇备至,评赞曰:“帝谴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年代】唐
【体裁】七绝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他在诗歌中热烈歌唱进步的社会理想,表示了对黑暗统治势力的极大轻蔑;他善于以豪迈的笔墨绘祖国壮丽山河,写了许多想象丰富、气势奔放的优秀诗篇。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诗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译文】
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庐山雄伟峭拔的香炉峰,在日光照耀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远看瀑布像一条白链高挂在前边江面上。它那陡峭迅疾的气势,叫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泻落下来了啊!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这首山水小诗,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祖国山河的热爱;而庐山瀑布,它的形象也随同这首诗,宛如天上皎洁明亮的银河,在作者眼前闪闪发光,永不消逝。
【诵读学习】
1、多么优美的古诗啊!,我能把它背下来。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南宋)
昼出耘田夜继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悯农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绝句2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出赛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别董大 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衣巷 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示儿 陆游(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军行 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