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九九网

优秀范文《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

日期:2018/4/25
  •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
  •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
  •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
  • 李太白自蜀至京师
  • 李太白自蜀至京师翻译
  • 李白字太白生于巴蜀
  • 李白蜀道难自信的诗句
  • 游巴蜀李白
  • 蜀道难李白
  • 李白游巴蜀
  • 李白蜀道难
  • 白居易应举初至京
  • 北京至长白山自驾游
  • 游巴蜀李白全文
  • 游巴蜀李白原诗
  • 游巴蜀李白原文
  • 听蜀僧弹琴李白
  • 送友人入蜀李白
  • 蜀道难李白翻译
  • 蜀道难李白原文
  • 李白在蜀道难
  • 李白诗游巴蜀

范文一:作文:【吐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

  高中必修三__《蜀道难》__课后第四题  

    

  唐代孟棨《本事篇》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回,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试发挥联想和想象,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各种穿越= =)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  

  ……这日太白到了长安,因是清晨大早儿一路赶来,连连打着呵欠。他刚进城里,远远地就瞅见了一条繁华的街道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于是精神焕发,跑去街上找好酒。  

  ……循着酒味,太白来到一个小酒馆,抬头看匾。  

  “茅…台老…。啥酒哦,饿咋没听过喃!”说着,太白迈过门槛,进了店。  

  “客官,整两盅不勒?”  

  太白豪放的把钱袋子往柜台上一拍,说:“你们这个凼(四川方言:地方)最便宜最便宜的酒好多钱!”  

  “哦,这个……",掌柜儿的脸黑下来,说:”白水掺酒糙一文一小碗儿……"说完,掌柜不屑地转向身后的记账板,嘟哝着说:“啊……孔乙己还差我十九个钱呢……”  

  太白见这掌柜的小子一副不爱搭理的样子,心想:“这龟儿还看不起老子呢!”于是脸上肉一横,提高了嗓调儿说:“你们这个凼第二便宜的酒好多钱嘛!”  

  ……半响,太白喝了酒,吃了碟儿茴香豆,慢慢地从店里踱出来,心想着盘缠已经不多了,该做正事儿了,于是解开腰上的包袱,抽出两沓类似传单的宣纸,大概是一路上写的诗词文章。然后他顺着大街,见着宅门上有大匾的,便恭敬地把一张纸塞给守门的小仆,或者将纸塞进门缝儿里。  

  ……又过了几日,太白正靠着柜台,一边喝酒,一边嚼着茴香豆。他觉得无聊,便问那专管温酒的小孩说:“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你……”  

  “啊啊啊,上次有个姓孔的已经和我讲过了!”  

  太白沉默了,拿起陶碗又喝一口。  

  不多时,一个气度非凡的人进了酒馆,掌柜的见了赶紧迎上去,两眼放光,毕恭毕敬地说:“啊呀呀,贺大人驾到有失远迎!……"  

  这贺大人不理睬那掌柜,朝一个坐着嗑瓜子的白衣男子走去。  

  ”请问先生一袭白装,可是太白先生?“那人扭头一看是贺大人,露出一脸苦相,说:"大人呐,俺死鸟爹,这八穿柏衣穿啥嘛!”  

  正当贺知章纳闷这人到底在说啥的时候,柜台那传来粗犷(guang)的声音:"在下就是太白,贺大人早安!”  

  贺知章看这人一身灰扑扑的衣服,腰里别着管制刀具,认为他的模样十分杀马特,又想这人如此泼皮,变稍有愠色地说:“……既然你这么说,那就拿你写的诗给我看看。”  

  太白赶紧递给贺大人一张纸。  

  ……  

  “——好!精彩!……哇咔咔,写得好!……"贺大人读完满脸欣喜,说:“这先收着,咱们去喝酒!我请客!”  

  太白心想:他叫我谪仙(被贬下凡的神仙)收着,就是夸我是被贬下凡的神仙咯!这哥们儿可以!于是也满脸欣喜,把最后几粒茴香豆塞进嘴里,跟着贺大人进了包间。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贺大人最新刚交了个朋友,叫做李太白,自称“这先”。  

范文二:浅析李太白蜀道难

浅析李太白蜀道难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在我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文笔行云流水,感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气势磅礴,变化多姿。李白是诗仙,也是谪仙。他拥有一颗追寻自由的心,一个狂放不羁的灵魂。他潇洒自由,热情奔放,不变的气节和永恒的精魂都成就了李白所做诗歌的生生不息,经久不衰。李白在诗歌史上是光芒四射的,他拥有流水般的烂漫、洒脱、豪放和无拘无束,这都使得他的诗歌尤为熠熠生辉。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绽放了生命中所有的梦幻,畅想,感情与热爱,集一身酒之浓香,诗之回肠。在李白一生所作的诗歌当中以乐府诗居多,据史料记载,在唐代诗人所写的诗歌当中,大都偏重于近体诗的写作,较少有人进行古风诗,尤其是乐府诗的描写。但是在李白的诗歌作品当中,乐府诗占了相当的比例。在李白诗集中,现存乐府诗多达一百四十九首,占了李白诗歌总量的十分之一还多。我认为,正是由于乐府诗格式长短不一,写作形式自由灵活,这与李白不羁奔放的性格形成了某种层面的高度契合,为他激荡奔放的情感和驰骋天才的想象提供了自由翱翔的空间,才使得李白的乐府诗尤为标新立异,想象超凡。

《蜀道难》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所作的。该诗以其怪伟奇绝、自成一格、水随山转、云从风幻、自在天然的写作方式,变化莫测、淋漓尽致的写作手法,以及排山倒海,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了荡气回肠的印象,成就了乐府诗中不朽的名篇佳作。在这首诗中,李白展开了极其丰富的想象,竭尽夸张之所能,着力描绘了秦蜀之道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恍如无人之境的惊险路途,并从中暗含了诗人对于社会所存在的某种忧虑与关切。在给人留下前所未有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的强烈冲击的同时,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在文章的开篇,“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就运用了层层叠叠的比喻以及连声的惊叹衬托出蜀道之上不同寻常的艰险,以“危”“高”来从侧面衬托出蜀道之“险”,进而再由“险”描绘出通过蜀道之“难”,可谓层层推进,

标新立异。之后,诗人运用神话传说以及极其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途,给艰难险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为下文进行铺垫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空间。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该段极尽描绘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以看出行路之艰难困苦。在这一段落的描写当中,诗人继续将夸张和神话故事进行完美的融合,以期衬托出一种神秘、绮丽、高险独绝的山川景色。将流水的激流惊险用以衬托山的高和险,独树一帜,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在读者面前形象的展现了山川河流高耸惊险、波澜万状的景色。思及此,诗人仍然意犹未尽的再次引入了动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从侧面反衬蜀道的艰难困苦,不可通过。该段运用了虚写的手法进行层层映衬,不断从侧面突出想要经过蜀道的不易之处,为后文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进行了铺垫。之后,诗人重点转向描写峰回路转,曲折萦绕的山路以及山势的险峻高危,以此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通过历史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险之状,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范文三:《李太白全集》李太白集序

  草堂集序

宣州当涂县令  李阳冰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称,言多讽兴。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拜留采访大使彦,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将东归蓬莱,仍羽人驾丹丘耳。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扁舟而相欢。临当挂冠,公又疾殛。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余为序。论《郑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李翰林集序

前进士  魏颢

  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伏羲造书契后,文章滥觞者《六经》。《六经》糟粕《离骚》,《离骚》糠秕建安七子。七子至白,  中有兰芳。情理宛约,词句妍丽,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瞪若乎后耳。白久居蛾眉,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动京师。《大鹏赋》时家藏一本,故宾客贺公奇白风骨,呼为谪仙子。由是朝廷作歌数百篇。上皇豫游召白,白时为贵门邀饮,比至半醉,令制《出师诏》,不草而成,许中书舍人。以张*谗逐,游海、岱间,年五十余尚无禄位。禄位拘常人,横海鲲,负天鹏,岂池笼荣之?颢始名万,次名炎。万之日不远命驾江东访白,游天台,还广陵见之。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蕴藉。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副。少任侠,手刃数人。与友自荆徂扬,亡权窆回棹方暑,亡友糜溃,白收其骨,江路而舟。又长揖韩荆州,荆州延饮,白误拜,韩让之,白曰:酒以成礼。荆州大悦。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二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骏马美妾,所适二千石郊迎,饮数斗醉,则奴丹砂抚《青海波》满堂不乐,白宰酒则乐。颢平生自负,人或为狂,白相见泯合,有赠之作,谓余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因尽出其文,命颢为集。颢今登第,岂符言耶!解携明年,四海大盗,宗室有潭者,白陷焉。谪居夜郎,罪不至此,屡经昭洗,朝廷忍白久为长沙汩罗之俦,路远不存,否极则泰,白宜自宽。吾观白之文义,有济代命,然千钧之弩,魏王大瓠,用之有时。议者奈何以白有叔夜之短,倘黄祖过祢,晋帝罪阮,古无其贤。所谓仲尼不假盖于子夏。经乱离,白章句荡尽,上元末,颢于绛偶然得之。沉吟累年,一字不下。今日怀旧,援笔成序,首以赠颢作,颢酬白诗,不忘故人也。次以《大鹏赋》,古乐府诸篇积薪而录,文有差互者两举之。白未绝笔,吾其再刊。付男平津子掌。其他事迹,存于后序。 李翰林别集序

范文四:李太白诗集

行路难 【其一】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通“馐”xiū)直(通“值”)万钱。(2)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4)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5)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7)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zhì)赌梨栗。(8)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yèjū)王门不称情。(9)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10)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yíng)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12) 【其三】

有耳莫洗颍(yǐng)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jué)。(13)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14)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yǔn)身。(15) 子胥(xū)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16)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tuō)驾苦不早。(17) 华亭鹤唳(lì)讵(jù)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18)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19)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2)万里送秋雁,对此(3)可以酣高楼。 蓬莱(4)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5)又清发。 俱怀(6)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7)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8)意,明朝(9)散发弄扁舟

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2]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望天门山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登金陵凤凰台⑪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⑫,晋代衣冠成古丘⑬。 三山半落青天外⑭,二水中分白鹭洲⑮。 总为浮云能蔽日⑯,长安不见使人愁。

望庐山瀑布一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望庐山瀑布二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⑫。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⑬。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⑭。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⑮。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⑯。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⑰。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⑱;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⑲。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⑳;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⑴。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⑵。

南陵别儿童入京⑪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⑫。 游说万乘苦不早⑬,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⑭,余亦辞家西入秦⑮。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把酒问月①[1]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③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⑤,月光长照金樽里。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 越人(3)语(yù)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6)。

天台四万八千丈(一作“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7)。 我欲因之(8)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9)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10

)。

脚著(zhuó)谢公屐(jī)(14),身登青云梯。(15) 半壁见海日(16),空中闻天鸡(17)。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8)

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19),栗深林兮惊层巅(20)。 云青青(21)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22)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23)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6)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27),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28)惊起而长嗟(jiē)。 惟觉(jué)(29)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3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1)。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32) 安能摧眉折腰(33)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②,吴钩霜雪明③。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④。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⑤。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⑥,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⑦。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⑧。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⑨。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⑩。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⑴。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bǐng) 靫(chá)。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范文五:我爱李太白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这些评价让我感觉,他就像谪落到人间的仙人,白衣飘飘,风度翩翩,随意挥洒,那珠玑般的诗句就在凡尘间洒落了一地,照耀了中华大地千年的时空!他就是我敬仰并深爱着的诗仙李太白!   我爱他!你看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是何等的潇洒,“天子唤来不上船”是何等的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何等的高傲……在那一举一动,一笑一叹中,他成了我崇拜爱慕的对象。   他胸怀大志,脚踏长安,在天子脚下写下了属于他的传奇。“酒入愁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化作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好一个桀骜不训的李白!“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他无奈地书写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唐宫廷生活。终于有一天,火山喷涌而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又甩袖而去,散发弄舟,留下了一个亘古流传的神话。   我爱他!他如师长朋友般关注着我的成长。在我虚度光阴的时候,他告诫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他鼓励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意志消沉的时候,他鞭策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他的诗句永远吸引着我,他的思想永远激励着我。在每一个花开花落,每一个阴晴圆缺,他都活在我的内心世界里。   我爱他!他才高八斗,绝世无双!他的诗里似乎飘散着沉香湖畔牡丹的清香,蹁跹着倾国倾城的杨玉环的倩影,绘制着长安酒肆里宾客如云、轻歌曼舞的盛大华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多么语语浓艳,字字流葩。   独在异乡,何人共酒?在月下,他独自举杯,无人共酒,无人赏识。于是举杯高歌“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何须共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孤影,岂非永远的朋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的才华也许来自年幼之时即具备的“铁杵成针”的坚持!   歌一曲《长相思》,忆一回李太白,唱一段《清平调》,恋一生李青莲。如果我能回到他的那个时代,我愿陪他访遍名山,看他妙笔泼墨。   李太白,永远是我崇拜的人。

冀ICP备13008870 粤公网安备 44023202000125号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