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九九网

优秀范文《话说长江作文》

日期:2018/4/20
  • 话说长江作文
  • 话说长江作文
  • 话说长江作文
  • 话说长江解说词全文
  • 话说长江解说词
  • 话说长江观后感
  • 话说长江节选
  • 话说长江手抄报
  • 话说长江武汉
  • 话说长江重庆
  • 话说长江主持人
  • 长江的神话传说
  • 话说长江解说词答案
  • 对家长说说心里话作文
  • 长江的作文
  • 话说长江纪录片全集
  • 关于长江的神话传说
  • 再说长江解说词全文
  • 对家长说的话作文
  • 孩子对家长说的话作文
  • 话说成长作文怎么写
  • 江阴长江大桥作文

范文一:[优秀作文]长江不说话

长江,你那样伟大,那样美丽,如钻石一般永恒闪耀,永远被世人所赞叹。可你现在却变了一个模样,让我不敢相信这是你。不管我怎样追问你原因,你始终都肯不说话。

——题记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我生活的重庆屹立在长江之滨,他有着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位母亲不断的滋润着他,使这里的人们能够安居乐业。不仅是重庆,在这片金色的土地上,还有无数受这位母亲滋润的孩子,用她的滋润,让这片土地能够变得生机盎然,造福一方百姓。这位母亲与黄河母亲一同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儿女的母亲。没错,她就是养育我们却从来都不图回报的母亲——长江。

长江之水,是长江母亲的乳汁,滋润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而她的秀美,也让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以题诗做画来歌颂她,让无数的人为之折服。啊,长江,你不同于黄河的粗犷豪迈,你的美是阴柔与阳刚所互相结合的,是一种独特的美,仿佛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少女,又好似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年,这种独特的美,是只有你才能拥有的,也只有你所滋润的中华儿女,才能感受到的。你的美是其他任何事物所不能比的,只有你才配得上“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赞美。这让我不禁想亲自去欣赏一下你那独特的美。

走到长江边的时候,让我不禁大吃了一惊。原本想来欣赏你的美,可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已经变了,变得让我快让不是你来了,啊,长江!你的美到哪里去了呢?

你静静的,没有一点动静,让我猜不到你的心思。我只能自己用肉眼去找答案,而我所看到的,就只有那早已污浊的河水、数不尽的垃圾和那些可怜的鱼儿的骨头;而且我似乎还听见了一阵阵悲凉的叹息,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这污浊的河水和肮脏的垃圾应该就是你那些忘恩负义的孩子——人类对你的回报吧。你尽一切努力去保护他们,可最终他们不但没有感谢你,反而恩将仇报,夺走了你的美丽,让你变成了这副模样,这都是人类做的好事吧,他们就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吧?你依旧静静的,不肯说话。

长江,你的朋友们,曾生活在你的怀抱中的精灵去了哪里了呢?他们有的已经陪了你数百年了,可是现在,为什么再也见不到他们的踪影了呢?他们到哪去了呢?这时我才明白,这一定又是人类干的好事吧?这些年,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无休止地屠杀这些动物朋友,让他们的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甚至已经走向灭绝的道路了。残忍的夺走动物们的生命,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主宰,自认为可以肆意妄为,这都是人类所犯下的罪行。可人类所做的一切,其实是把自己推向灭绝的深渊,你所制造的一次次洪灾,都是对人类的预警吧。

你还是不说话,我想你一定是生气了,毕竟我们人类实在是犯下了太多不可饶恕的罪过,让你不得不生气了。我作为人类,无比的痛恨我们自己为什么要如此残忍的伤害你呢,你为我们做出了这么多,可我们却恩将仇报,我们真是太可恶,太不可饶恕了。为了弥补我们的过失,我们在这里向你真心的忏悔,并保证一定还你从前的面貌,请相信我们。

长江啊!我们真的知道错了,请你相信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让你变会从前的你,让你不再受到我们这些不孝之子的伤害,在这片金色的大地上永远如一颗东方明珠一般闪耀着你的美丽。

范文二:5话说长江

备课人:刘洋 课题:

授课时间:

教 案 年 月 日 第 1 课时

5、话说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总目标: 1、学会“府、驾”等 10 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当之无愧、扑朔迷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 3、感受重庆的特有风貌,感悟建 设者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想象情境。 第一课时目标: 1、学会“府、驾”等 10 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当之无愧、扑朔迷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重庆“山城”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重庆“山城”的特点及其来由。 难点: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 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 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同学们,这 是一首歌的歌词,你们知道它唱的是什么吗?长江和长 江两岸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和人文,每个人都可和着 《长江之歌》 ,循着《话说长江》去领悟它的神奇和博 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话说长江》的解 说词节选。板书课题。读题。 2、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一段节选向我们介绍 了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重庆市,你们预习 了课文,也查找了相关资料,对重庆有了怎样的了解 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 1 自然段。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容易读错的字词:隋朝、渝州、恭州、赵 敦、舢板、颠簸、扑朔迷离、湿漉漉。 3 、前面四个词语虽然不好读,但对于我们了解重 庆的历史特别有帮助。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 段,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勾画下来,在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这些词语。 4、学生交流重要词语,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添加词 语,调整板书: 5、指名朗读第一段,朗读时注意以上词语。 6、 不看课本, 对照板书说说重庆的历史和名称由来。 7、齐读第 1 自然段。 学情预设: 个性化备课:

这就是《长江 之歌》 ,上世纪 80 年代,以它为主题 曲的大型电视纪录 片,创下了中国纪 录片的高峰。 ( “话说”两个字 提示我们在朗读 的时候要轻松、 舒缓一些。 )

学生交流,相机出 示地图,了解重庆 的地理位置。

3000 年前隋朝北宋 公元 1190 年南宋赵 敦 巴—

—渝州——恭州— —————重庆

(1) 、 8、出示重庆地形图,指名读第 2 自然段,师引导 其他学生看地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9、齐读第 2

自然段。 四、 学习课文第 3——7 自然段, 了解 “山城” 特点。 1、默读课文第 3——7 自然段,看看这部分课文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1 )势不高,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但相对高度大: A、称做“山城” 最高 280 米,最低 这在我国以至于世界都是不多见的。 (学习“以至 160 米, 相差 120 米。 于”的用法。 ) (2)城是一座 有感情的朗读 3、4 自然段。 山,山是一座城 B、山城特点 指导朗读第 5 自然段。 (1)街道弯曲 么样子; (2)台阶特多 读比喻句,说说句中的“钢琴、琴键、交响乐” 各是比喻什么,你能体会到这句话中蕴涵的意思吗? a、缆车: “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说话间就到。 b、 索道: 乘舢板在风浪里颠簸——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 飞过去。 有感情地朗读 6、7 自然段。 五、分小组朗读 3-----7 段。 六、 《课堂作业》基础题部分: 想象街道在山的脊背上弯曲是什 从上到下,从下到

(注意作者用数 字说明的方法, 朗读时要强调这 些数据。 )

(读句子,抓住 重点词语体会句 子意思, 想象 “山

上,到处都是房屋, 城”景象。 ) 密密麻麻,层层叠 叠。 (3)重庆被称 为山城是当之无愧 的。 结合以上两点理 解“当之无愧” 的意思。 理解“人骑车” (山城居民祖祖辈 辈都在这里辛勤劳 作,用勤劳和智慧 创造出今天这样繁 华的都市和幸福的 生 活 。 ) 和“车骑人” 。

(3)人力胜天 (想象这两种不同 的感受)

教后反思:

备课人:刘洋 课题:

教 授课时间:

案 年

月 日 第 2 课时

5、话说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总目标: 1、学会“府、驾”等 10 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当之无愧、扑朔迷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 3、感受重庆的特有风貌,感悟建 设者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想象情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重庆“雾都”的特点。 2、感受重庆的特有风貌,感悟建设者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重庆“雾都”的特点及其来由。 难点: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过渡导入。 百里青山是重庆的骨架,显示出不畏艰险的勇 气与毅力;嘉陵江水的环绕依回,倾诉着重庆无尽的婉 约和灵性。而最值得称道的是重庆的雾,这节课就让我 们去感受雾的飘渺和温柔。 二、 学习课文 8——13 自然段,了解“雾城”特点。 1、默读课文 8——13 自然段,说说你

对“雾城” 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A、 “雾城”雅称 (1)雾美: a、轻纱似的薄雾; (体会比喻句) b、扑朔迷离之感(理解“扑朔迷离” ) ; c、浓厚的艺术气氛。 (2)雾多: a、除 8 月外,一年到头都雾气腾腾; b、平均两天就有一次雾; c、冬季大部分时间在雾中来,雾中去; “雾 气腾腾”和“雾中来,雾中去”让你想到了什么? 3、多美呀,让我们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B、多雾原因 (1)三面是水,空气湿度大; (2)重庆在四川盆地中所处的位置。 C、雾对重庆的影响 (1)交通不便,造成危险; (2)适合柑橘生长。 学情预设: 个性化备课:

学生可能能找出课 文中的原句,但不 会概括,教师要注 意引导。

(如仙境般的 神秘、缥缈)

三、学习课文 14——16 自然段,欣赏重庆夜色。 1、自由读课文 14、15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 绘的景象,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生交流,师出示重庆夜景图片,描述图中景象: 入夜的山城,以繁华市区的灯群为中心,街道和桥梁华 灯为纽带,万家灯火为背景,构成一片高下井然、错落 有致、远近互衬的灯海。那车辆舟船溢彩流光,不停穿 梭其间,且依稀飞起喇叭、汽笛喧嚣之声,给夜山城平 添无限动感与生机。 此刻, 分不清满天繁星似人间灯火, 还是遍地华灯如天河群星,上下浑然一体,五彩交相辉 映,真的是如梦如幻,人间天上。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三个自然段,注意体会三个“这 是”中所传达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1、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 2、想一想,如果课文先介绍重庆“雾城”一称的由 来,再介绍“山城”一称的来历,你认为合适吗?为什 么? (借此理清课文条理,将两种写作顺序进行比较, 了解并列介绍的方法和详写在前,略写在后的书写习 惯。 ) 五、作业设计。 1、课外观看《话说长江》的记录片。 2、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 板书设计: 5、话说长江(节选) 山城 重庆 雾都 夜景美

教后反思:

范文三:话说长江1

《话说长江》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资料准备:

(一)相关积累

杨慎《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 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二)相关课件(内含长江介绍)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系列一:看长江、说长江

教学目标:

1、 调动对长江的积累,激发对长江的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 引导学生主动地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问题设计、课件、搜集关于长江的示范资料。 教学设计: 一、出示问题,激发兴趣。 1、出示问题: (1) 长江的源头在哪? (2) 长江分别流经哪些省? (3) 我们镇江属于长江的哪个流域?

(4) 你了解名人写长江的诗词文章吗?

(5) 你见过长江吗?有何感受?

2、分组讨论,说说对长江的了解。

3、 引导学生想,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4、 复习第十册习惯篇“多种渠道学语文。”

5、 把没有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渠道去学语文。

二、展现全貌,同看长江。

1、出示课件,播放相关图片与影像资料。

2、看完后,说说你对长江的感受。

三、出示资料,共品长江。

1、出示相关诗词。

2、听师配乐朗诵。

3、根据你喜欢的诗词,读一读,品一品。

4、说说诗词中的长江给你的感受。

四、出示资料、指导处理

1、出示老师在网上搜集的资料,说说面对这样的资料,应该如何处理。

2、再出示一段,练习处理。

3、交流处理的资料。 五、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课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2、做好资料摘抄或剪贴。 系列二:读长江、品长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长江之歌》,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诗词。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

三、读完后,说说这首诗歌中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

一学生读: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说说为什么这句诗最能体现作者对于长江的情感?

(答:作者把长江当作了母亲,自己是她的孩子。)

还有相同感觉的同学说说吗?(他觉得中华民族从长江上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说得好,谁能把作者对于长江的母子情读出来。 指名读。 齐读。 (1)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你能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分别找到第一节二节的句子,根据回答加以引导点拨理解 A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

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B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①“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相机指导朗读 ,再齐读第1节。

指导背诵第1节。 C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理解“尘埃”在此处意为什么。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机指导朗读 ,再齐读第2节。

指导背诵第2节。 (2)这一句在诗歌中出现了几次? 两次 介绍诗歌的手法之一:回环,并简单介绍这种手法的作用。

(3)诗歌还有其他特点(相机介绍押韵等简单知识)

四、练习朗读背诵全诗

1.同学们,作者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4.背诵

系列三:吟长江、颂长江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所占有的资料,吟诵《长江之歌》等相关课内外诗词、文章。

2、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对长江母亲的依恋与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亲近长江,亲近自然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出示相关诗文。

二、师引导鉴赏。

三、选择自已喜欢的诗歌朗诵、吟诵。

四、试着写一写自己对长江的认识与感受。

出示可借鉴句式:

你 , 是 ;

你 , 是 。

五、跟着碟片轻哼歌曲。

形式:画长江简易图;唱《长江之歌》;介绍长江的地理环境;展示长江的图片;介绍与长江有关系的人、事;自出小报;长江的环保„„

范文四:《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25集风光文化记录片

解说:陈铎 虹云

中央电视台风光文化记录片的最大手笔!里面很多镜头已成绝镜,空前绝后,以前没有人拍过这些镜头,而现在这些壮丽的景色也已经不复存在。绝对值得珍藏。

1983年播出的这部记录片不知道还由多少人记得,里面的主题曲《长江之歌》是中途向全国公开征集的,也很好听。

目录

第一回 源远流长

第二回 巨川之源

第三回 金沙的江

第四回 四川盆地

第五回 岷江秀色

第六回 成都漫步

第七回 峨眉凌云

第八回 从宜宾到重庆

第九回 大足石刻

第十回 川江两岸

第十一回 壮丽的三峡

第十二回 长江第一坝

第十三回 荆江览古

第十四回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第十五回 从武赤壁到文赤壁

第十六回 庐山独秀

第十七回 瓷都景德镇

第十八回 佛教圣地九华山

第十九回 飞红滴翠记黄山

第二十回 古城南京

第二十一回 历史名城扬州漫话

第二十二回 镇江三山

第二十三回 太湖平原

第二十四回 黄浦江畔

第二十五回 走向大海

片子当初在中央台播出的时候,我在上小学,当时是每集不落看全了的,今天的记忆中最鲜明的,倒还不是长江风光本身,而是男主持人陈铎的一头白发萧然,不疾不徐地侃侃而谈,那份从容淡定的风度,兼有诗人和学者的气质,简直儒雅得无以复加。那时候特别崇拜。 另一个鲜明的印象,是那首主题歌,旋律舒缓而博大,很配得上长江这个主题。

关于长江的风光,我以为最好的游览方式,是坐江轮,而且是3天以上的真正长途客轮。因为家里亲戚的机缘,我小时候在上海和武汉、重庆之间曾来回过多次,那还是在看“话说长江”之前了,只是可惜从没有再进一步沿江上溯到重庆以上。小孩子的记忆和感想能有多少,只是模模糊糊地留下一个坐江轮很好玩的印象,尤其喜欢下到最低一

层甲板,伸出手去触摸舷侧滔滔涌过的江水。那时候的客轮,最早叫“东方红多少号”,后来改成分段叫做“江渝”“江汉”“江申”多少号了。 还有一个很鲜明的记忆是在武汉黄鹤楼,当时黄鹤楼刚刚完成重建,现在想来,也是个钢筋混凝土的人造古迹,尤其是失之太新。但是当时激动得了不得,因为刚刚念了些“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古诗,也因为是小学生,没见过什么世面,而黄鹤楼立于江边山上,借“龟蛇锁大江”的地利,极具气势,登临之上,气为之壮,所以印象深刻。还有,就是每层悬挂的匾额,“云横九派”“浪下三吴”之类,当时觉得写得很好,并不知出处,中学以后知道有不少是出自毛的诗词。由是,一直对毛的诗词非常欣赏。虽然本人对毛建国以后内政的作为一直持否定态度,不过毛的诗词,确实一代英主帝王的气象。 后来大学里有一年暑假,一个人背个小包从天津坐车到重庆,然后坐江轮下三峡,上黄山,直到南京。这次的感触自然跟小时候不同。三峡立项已经通过,但是还没有建坝蓄水,可以算是对三峡的告别游。现在水位已经上涨,很多我当时看到的景观是再也看不到了。“高峡出平湖”,毕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不想争论,也不感兴趣,但是自此以后,感情上一直极为厌恶三峡工程。我想这辈子也不会对三峡大坝和发电站有一点好感的。

现在大家再看看当年拍的“话说长江”,有很多三峡的风物都已成绝版,你是再也看不到实景了。

《黄河》30集电视纪录片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这根维系着我们,也牵制着我们,哺育着我们,也把灾难带给我们,但黄河毕竟是我们的根。它把中华大地穿连起来,把中华历史穿连起来,把中华民族和遍布世界的每一位苗裔都联系在一起。黄河作为我们民族的摇篮,它催发了最优秀的文化,留下了思想和智慧,它经历了最频繁的战争,造就了英雄与史诗!黄河就是黄河,就像母亲,就是母亲!中国没有黄河,就等于古印度没有恒河,古埃及没有尼罗河,古巴比伦没有幼发拉底河,它是人类文化曙光升起的舞台!黄河之水天上来,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中,都有一条黄河! 朋友,万里黄河该从哪里讲起?天地悠悠,岁月悠悠,自古以来,黄河就是人们议论的话题,也是人们纷争和思考的话题。

壶口瀑布的黄河水,真好像从一把大壶的口中,倾吐出的惊天动地的话语,大起大落,大沉大浮,它开始了我们黄河的话语。

黄河是浑浊的,祖祖辈辈,中华民族把热血、热泪和热汗抛洒给它,也把苦难、苦涩与苦闷倾诉给它。

五十多个世纪,黄河横贯天地,它是一部流动的民族史,一座流动的民族碑,一部炎黄子孙的家谱!

黄河直接把我们的话题引向黄土。布满沟壑的黄土高原,形状好似充满褶皱的大脑,浓缩在80万年前蓝田人的头颅里,形成了黄河流域华夏祖先最早的文化思维与文明观念。

当黄河水流到公元前两千五百年的时候,黄河流域出现了轩辕黄帝人文初祖这面旗帜。

对于中国人来讲,黄帝是真正的祖宗,黄陵也可以说是真正的祖坟了。多少年来,普天之下神州龙子认祖寻宗,这是亘古不朽、永世不泯的感情心愿。

一连串灿烂的名字,从黄帝的血缘中化出,一连串辉煌的神话,在黄河流域的天幕上飞翔。颛顼、帝喾、尧、舜、禹,这些充满灵光的中华民族远古英雄,都是黄帝的直接后裔。

黄帝是劳动的形象。

黄帝种谷,黄帝造车,黄帝捕鱼,乃至煮饭用的烧锅,梳妆用的明镜这些创制与发明,在人类文明的曙光中,都留下黄帝的剪影。

一文一武是人类历史的孪生兄弟。战争的焦点是裂变,但战争的终点却是融合。火炼天空,血溅风云,那天风海雨的阪泉大战,那虎啸龙吟的涿鹿之战,发生在浓浓淡淡的的远古地平线上。上下5000年,黄河流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大裂变与大融合,最后才形成了以黄帝为共同祖先的多民族的华夏中国。

曲线流动的梯田,勾勒出黄土高原中国农业的图案。这图案深处的历史背景是仰韶文化。7000年前,黄土就被远古的文明之火烧成陶罐。黄河水纹变成了陶罐上旋转的图案,留下黄河在黄土上奔流的永恒象征。

从彩陶到青铜,金属进入了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人说,商周时代是青铜色的,商周的历史和文化是用青铜高度精密地铸造出来的。距离这个时代越远,其冶炼技艺就愈加令人惊奇与钦佩!

最古老的文字刻在甲骨上,这真正是刻骨铭心的文化印记了。但如果沿用史家新证“商周钟鼎文更早于殷商甲骨文”的观点,那我国的文字之始,还可以上溯千年。

当今时代礼花焰火已经开遍了世界的夜晚。但这光明的初始点却在中国。黄河流域最早发现火种的民族,最先发明了火药,它与造纸、印刷、指南针一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光今烁古的四大发明。

谷子落入黄河流域,于是有了第一部农书。第一部医书,第一部兵书,第一部史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都是在黄河流域产生的。有心的人,甚至还可以在这里找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首开卷之诗的场景。

桑蚕吐丝在中国已经有四五千年了。黄帝的妻子嫘祖开始喂养的小些小生命,绝不会想到,从它嘴里会吐出一条通往世界的丝绸之路。 瓷器的闪光在中国也已有3000年了。欧洲直到18世纪才造出的这种中国之宝,也没有想到,它竟成了“中国”这个名词的英文译名China。

农业的起源直接牵动着历法的起源。我国古代历法99种,周朝古阴阳历,是留下来的最早的成文历法。

仰视天文,俯查地质,都辐射着祖先科学思想的光辉。汉代石油的发现,今日石油的开发,完全应验了古人关于石油“日后必大行于世”的预言。

黄河流域的秦汉水利文明,决不逊色于世界仅仅了解的秦砖汉瓦。令人惊奇的是,时至今日,这些秦汉水渠仍在黄河流域尽心尽力。

钢筋水泥浇铸在大禹疏浚的黄河上,构筑起中国水利的现代规模。昨天、今天、明天,黄河把这一切,都在这里显示着,提示着,也预示着……

黄河哺育了华夏芸芸众生,也哺育了人类赫赫精英。孔子就是诞生在黄河流域的一位大思想家,多少世纪以来,他常常受到隆重的祭奠。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人的观念核心和精神结构。他把一个“人”字和“需”字,意味深长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儒”的思想体系。孔子的生命与精神是属于黄河的,属于黄河流域的。他象黄河一样,尽管一直被争论,但是作为思想家的地位却无法更移。

黄河是一部波涛汹涌的《史记》。《史记》是一条波涛汹涌的黄河。史家绝唱,无韵离骚,司马迁也因此而不朽。

黄河奔流千古,诗人风流千古。歌唱黄河的人,是黄河之子,也是黄河之魂。

几千年来,喝了黄河水而成了中华民族伟人、名人和学人的名字,汇成了黄河星宿海一样的大智大慧的星群。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刘禹锡笔下的黄河气概。“巨灵咆哮掰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这是李太白笔下的黄河精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笔下的黄河更显得悲壮苍古!

孔夫子手棒木牍竹简,秦始皇却手握青铜长剑,10年兵戈,10年征战,终于建立了统一集权的封建帝国。秦始皇也因此成为千古一

帝。纵横扫六合,挥剑决浮云。就是死后,他仍然以千军万马布阵身边,留下这世界奇迹——兵马俑。

秦帝国、汉帝国,中国历史上的一对儿玉佩。把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巩固下来的就是汉武帝。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但汉武帝却开辟河西走廊,铺设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果实,至今都在作证。

理学起源于黄河流域,经学兴盛于黄河流域,沿着丝绸之路,佛学首传于黄河流域。尤其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会合,升华出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

佛教文化渗入了艺术界,也渗入了思想界。这影响从汉唐一直到今天。青海西藏格鲁教派浴佛节,这每年一度的盛典,以特有的民族形式,焕发出神奇的灵光。

黄河使孔夫子创立了儒学,使司马迁写出了《史记》。依然是这条黄河,却使唐太宗认识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伟大真理。

西有罗马,东有长安。一座国际交流的城市,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向往的古都与王朝,在1300年的黄土高原出现了。今日的西安,大部已都是明代建筑,可唐代的长安比现在大出10倍,它是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的结晶。直到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些历史遗存中去感受那博大精深的盛唐气魄和盛唐气象。

序 集 万里黄河

第一集 大河之源

第二集 高原湖色

第三集 果洛平原 第四集 九曲之首 第五集 穿行峡谷 第六集 撒拉风情 第七集 大夏河畔 第八集 湟水谷地 第九集 金瓦古寺 第十集 金城上下

第十一集 天沙尽头 第十二集 贺兰山下 第十三集 阴山南麓 第十四集 纵览黄河 第十五集 晋陕峡谷 第十六集 黄土真情 第十七集 窑洞与人 第十八集 无定河边 第十九集 高原雄风 第二十集 汾水长流 第廿一集 周秦故地 第廿二集 漫话中州 第廿三集 古都洛阳 第廿四集 悬河两岸

第廿五集 古今大禹 第廿六集 汴京揽胜 第廿七集 齐鲁访古 第廿八集 大地春秋 第廿九集 大河东去

范文五:《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

顶

踩

分享

名      称:《话说长江》

集      数:25

首播时间:1983年8月7日

首播频道:

产      地:中国大陆

总 导 演:戴维宇

年      份:1983

出      品:央视特别节目

类      别:人文历史

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是中央电视台80年代最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也是中国纪录片的高峰。虹云和陈铎两位老艺术家绘声绘色的解说。浓笔重彩、翰墨华章的解说词,长江两岸的旖旎风光,以及长江从古到今的传奇故

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是中央电视台80年代最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也是中国纪录片的高峰。虹云和陈铎两位老艺术家绘声绘色的解说。浓笔重彩、翰墨华章的解说词,长江两岸的旖旎风光,以及长江从古到今的传奇故事……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长江之歌》,教人回肠荡气。

【查看全部】

推荐给其他网友 | 加入收藏

好片需要众“星”捧 8.4分

题材有趣: 0

故事性强: 0

角度新颖: 0

发人深思: 0

我的评分:0分 提交

您可能还喜欢:

《春晚的幕后故事》

集数:

描述:关于春晚的那些人那些事

《武则天金简传奇》

集数:

描述:武则天晚年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

《兵马俑的神秘主人》

集数:

描述:兵马俑真的属于秦始皇吗

分集视频

《话说长江》 第一集 源远流长

时长:19:29

《话说长江》 第二集 巨川之源

时长:17:30

《话说长江》 第三集 金沙的江

时长:14:29

《话说长江》 第四集 四川盆地

时长:18:31

《话说长江》 第五集 岷江秀色

时长:14:50

《话说长江》 第六集 成都漫步

时长:12:00

《话说长江》 第七集 峨眉凌云

时长:17:59

《话说长江》 第八集 从宜宾到重庆

时长:19:49

《话说长江》 第九集 大足石刻

时长:20:12

《话说长江》 第十集 川江两岸

时长:17:27

《话说长江》 第十一集 壮丽的三峡

时长:20:15

《话说长江》 第十二集 长江第一坝

时长:16:44

《话说长江》 第十三集 荆江览古

时长:20:02

《话说长江》 第十四集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时长:19:31

《话说长江》 第十五集 从武赤壁到文赤壁

时长:20:11

《话说长江》 第十六集 庐山独秀

时长:21:27

《话说长江》 第十七集 瓷都景德镇

时长:18:11

《话说长江》 第十八集 佛教圣地九华山

时长:19:11

《话说长江》 第十九集 飞红滴翠记黄山

时长:22:38

《话说长江》 第二十集 古城南京

时长:16:59

上页| 1 2 |下页

冀ICP备13008870 粤公网安备 44023202000125号站点地图